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談新一代寬頻行動通訊技術 ,WiMAX vs HSDPA,



Page 1
談新一代寬頻行動通訊技術
WiMAX vs HSDPA
2005/06/13
從 2005 年 5 月底開始,台灣進入了行動通訊的新紀元,由台灣大哥大的 3G
服務” catch 3! 3G 優先體驗計劃 ”打頭陣,除了語音通話、簡訊等服務外,更新
增加了影像串流與影像電話服務,其他的行動通訊系統業者,如中華電信與遠傳
等系統業者,也即將在今年年中陸續開始提供 3G 的商業運轉服務。現在所謂的
3G: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均泛指聯合國旗下的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於 1999 年所定義的無線通訊系統標準
(Recommendation ITU-R M.1457)。其內包括了 5 種不同的無線介面。其分別為:
1.
IMT-DS:WCDMA 無線接取技術
2.
IMT-MC:CDMA2000 無線接取技術
3.
IMT-TC:包括了 TD-CDMA 與 TDS-CDMA 無線接取技術
4.
IMT-SC:UWC-136 無線接取技術
5.
IMT-FT:以 DECT 為基礎演進的無線接取技術
Source: ITU
圖 1、IMT-2000 Terrestrial Radio Interfaces
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這三家行動通訊業者,基於現在營運中的行動
Page 2
通訊網路,為使用泛歐體系的 2G-GSM/2.5G-GPRS 行動通訊系統,在考量到網
路建置成本的緣故,選擇了由 2G-GSM/2.5G-GPRS 行動通訊系統演化而來的
3G-WCDMA 行動通訊系統。目前商業運轉的 3G-WCDMA 系統,可以提供從
12.2kbps 的語音服務,到 384k-2Mbps 的資料傳送服務。但是,3G 的發展,正面
臨到新的挑戰。
在 1990 年代末期,各國的電信業者無不看好 3G 的發展,也因此紛紛投入
大量資金,建置 3G 網路系統設備,並購買各國可供 3G 服務的頻譜。但是,伴
隨之後的景氣反轉,3G 服務在無法吸引消費大眾的使用,同時也缺乏足夠的手
機樣式下,一直無法如預期般有效的增加普及率,使得電信業者無法增加更多的
收益,獲取較高的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nit)。因此,市場上便開始思考
3G 行動通訊系統與服務是否有些根本性的問題,例如可供使用者使用的資料傳
輸速率是否過低、是否費率過高等,並試圖提出解決方案嘗試去解決。這些解決
方案之一,即是 IEEE 802.16 的標準,也就是 WiMAX
Page 3
WiMAX
WiMAX,最早是 IEEE 802 16 Working Group 為了能將使用微波頻段傳遞的
無線寬頻傳輸技術標準化,而於 2000 年附近開始發展的,其主要頻譜為
10-66GHz,提供 32-134Mbps 的傳輸速率。但是隨著 3G 服務無法有效的普及,
也因此開始有廠商組成了 WiMAX Forum,試圖將其由微波頻段的無線傳輸技術
(802.16/16a),演進為能使用頻段低於 11GHz,傳輸速率約為 75Mbps 的固定式無
線寬頻(Fixed Wireless Access:FWA)(802.16d),並進而擴展成使用頻段低於
6GHz,提供 15Mbps 傳輸速率的移動式無線寬頻技術(802.16e)。
表 1、IEEE 802.16 Family
802.16/16a
802.16d
802.16e
Spectrum
10 - 66 GHz
<>
<>
Channel Conditions Line of Sight Only
Non Line of Sight
Non Line of Sight
Bit Rate
32 – 134 Mbps in 28MHz
channel bandwidth
Up to 75 Mbps in 20MHz
channel bandwidth
Up to 15 Mbps in 5MHz
channel bandwidth
Single Carrier
OFDM 256 sub-carriers 1x Scalable OFDMA
Modulation
QPSK, 16QAM, 64QAM QPSK, 16QAM, 64QAM QPSK, 16QAM, 64QAM
Portable
Mobility
Fixed
Fixed
Mobile (up to 120 km/h)
Scalable
Scalable
Channel
Bandwidths
20, 25 and 28 MHz
1.5 to 20 MHz
1.25 to 20 MHz
7 to 10 km
Typical Cell Radius 2-5 km
Max range 50 km
1-5 km
雖然 WiMAX 的聲勢,在 Intel、Nokia、Sprint 等公司的帶領之下,似乎情勢
大好,但是要建置並提供 WiMAX 服務時仍有潛藏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
1. 無線頻譜的取得
如果要將 WiMAX 的服務推廣到一般消費大眾,則同樣面臨到如何取得無線
頻譜頻段的問題。若依最新版 IEEE 802.16 規格書 802.16-2004 的規範,
WiMAX 所使用到的無線電波頻段,將會使用到 ITU 所規範的 Unlicensed
Band,這些頻段並非如 WiFi (802.11)或是 Bluetooth 所使用的 ISM 頻段,可
以不經各國電信監理機關發行使用許可而任意使用。目前在台灣電信總局的
規劃草案中,WiMAX 將使用的是原本提供給 FWA 使用 3.45-3.75GHz 的頻
段,不過會以何種形式提供使用執照,則仍待後續討論中。不論如何,取得
Page 4
使用的無線電波頻段方式,是如 3G 業者一樣透過競標,還是主管機關審定
發行使用執照許可,在推廣 WiMAX 時均會對於提供服務的業者形成資本與
成本的障礙。
圖 2、可供 WiMAX 技術使用之無線電波頻譜
Source: WiMAX Forum
圖 3、WiMAX 頻譜預期分佈圖
2. 基地台的建置與管理
如同 3G 行動通訊系統一樣,如果想要服務越多的使用者,則勢必要鋪設更
多的基地台。除了基地台用地取得的問題外,管理與協調基地台之間資訊的
流動,提供使用者無接縫服務(seamless)的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但是,
這卻也是目前 IEEE 802.16 的標準中並未規範的地方。
3. 與電信系統端設備的搭配
對於系統業者而言,若是選擇了 WiMAX 的技術,勢必也需要投入相當多的
資本在網路的建置,因此除了提供 WiMAX 的服務,其網路端設備必須要能
與既存的電信系統端設備進行整合,以降低服務業者的建置成本,並且針對
OA&M 以及收費機制的技術層面,定義出一標準化的作法,使得不同製造商
的設備均可透過同一標準完成這些功能。
Page 5
4. 終端設備的多樣性
過去在各國行動通訊服務業者在 3G 行動通訊系統的建置初期,由於市場上
並未有眾多製造商製造 3G 手機,以致於缺乏便利與多樣性的終端設備供消
費大眾選擇,連帶的使得 3G 的服務無法普及。同樣的對於 WiMAX 服務提
供業者,也將會面臨到在建置與推廣期間,是否可以同步有眾多行動終端供
消費大眾選擇,以期能迅速將這個服務普及化。
5. 與既存服務業者的競爭關係
WiMAX 是一新興無線傳輸技術,由於在移動狀態下可提供較高的資料傳輸
速率,勢必會對於既有的 3G 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以及提供 xDSL 或是
FTTB/FTTH 的寬頻固網業者形成競爭關係。
Source:UMA
圖 4、How UMATechnology Works
WiMAX 系統如果要在市場生存,勢必得擁有一個能管理與維護 WiMAX 無
線接取介面與服務的網路端系統,同時也必須能夠與既有的電信網路設備進行整
合。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便是利用 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UMA)
technology。UMA 是由 NOKIA、Erricson、Nortel 等電信設備大廠,Cingular、
T-Mobile、O2 等電信服務業者以及 Sony Erricson、Motorola 等手機設備製造商
所組成的聯盟,主要是共同開發一種網路解決方案,來解決雙網手機
(WiFi+GSM/GPRS) 在 Public Wireless LAN(PWLAN)與 GSM/GPRS 網路之間運
行且持續使用服務時,避免使用者網路服務中斷造成資訊遺漏與使用經驗的不
快,以期達到無接縫服務的目的。
Page 6
Source:UMA
圖 5、UMA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UMA 在其網路架構的定義中,處理了如何與既有的電信設備整合、如何管理
維護無線介面與服務、如何跨網漫遊服務、如何進行使用者認證與如何將收費機
制標準化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 WiMAX 系統在網路架構設計上所面臨到的
問題。WiFi 與 WiMAX 是同屬於 IEEE 802 標準大家庭的一員,雖然兩種技術分
屬不同網路規模,WiFi 為 WLAN,WiMAX 為 WMAN,但如果還能夠透過類似
UMA 的網路架構來將這兩種技術整合在一起,將可以有效減少業者建置時的成
本,增加相互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Source:Intel
圖 6、802.16 Standard Evolution
Page 7
目前 IEEE 802.16 標準制訂小組,也持續針對這些議題,提出可行的詳細的
解決方案,並將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的資料結構標準化於 802.16f 以及
Mobility Management 處理方式標準化 802.16g 中。
Page 8
IMG_0049IMG_0051IMG_0052IMG_0053IMG_0057IMG_0058HSDPA
雖說 WiMAX 如火如荼的持續進展中,但是 3G-WCDMA 的標準化與後續的
演進,卻也依然持續的進行。由 ETSI 主導的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持續的針對3G-WCDMA行動通訊系統進行演進的討論與新版本的
標準制訂。再與 WiMAX 開始被注目的同一時期,也就是當 3G-WCDMA 的第二
個版本(Rel-4)正式定稿的同時,一個嚴肅的議題正被參與 3GPP 組織的各家廠
商,其所屬的研發人員熱烈討論著。那就是是否能基於現有的 WCDMA 系統,
透過增加新無線接取介面,提供出比 2Mbps 還高的傳輸速率。也因此一種用於
WCDMA 系統的新無線接取介面被制訂,那就是被稱為 High Speed Data Packet
Access(HSDPA)的技術。
表 2、WCDMA,HSDPA 與 WiMAX—Mobile 的比較表
Technology
WCDMA
HSDPA
WiMAX-Mobile
Standard
3GPP R99/Rel-4
3GPP Rel-5
IEEE 802.16e
Modulation
QPSK
QPSK, 16QAM
QPSK, 16QAM, 64QAM
Access
CDMA
CDMA
OFDMA
Max. Data Rate (theoretical)
2 Mbps
14.4 Mbps
15 Mbps
Channel Bandwidth
5 MHZ
5 MHz
5 MHz
Spectral Efficiency (bps/Hz)
0.4
2.88
3
Coverage
0.510 Km
0.55 Km
15 Km
HSDPA 的技術,在 3G-WCDMA 的第三個版本(Rel-5)中,定義為能提供最
大到 14.4Mbps 的資料傳輸速率,如果想要以 HSDPA 的這種無線接取介面傳遞
一個以 MPEG-4 壓製,大小為 500Mbytes 的影片,理論上也只需要約 5 分鐘左
右,即可全部傳遞完畢,相較於 WCDMA-384kbsp 則需要將近 4 小時的傳輸時
間、WCDMA-2Mbps 也需要 30 分鐘的傳輸時間。
Page 9
2.
08
10.
42
104.
1
7
10416
.
6
7
0.
4
2
20
2000
0.
06
0.
28
2.
7
8
277.
78
0.
0
5
0.
27
2.
67
26
6.
67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Unit:sec
WCDMA(384kbps)
WCDMA(2Mbps)
HSDPA
WiMAX-Mobile
email(100kbytes)
Picture(500kbytes)
MP3(5Mbytes)
Movie(500Mbytes)
圖 7、WCDMA,HSDPA 與 WiMAX Mobile 資料傳輸速率比較圖
HSDPA 是基於原本 3G-WCDMA 標準演化而來,因此對於已經擁有 3G 服
務的系統業者來說,除了將部分設備如基地台作軟體升級的動作外,其餘如頻段
的使用、基地台的建置、核心網路端的設置,均沿用過去 3G-WCDMA 已經建置
的部分,不需要重行投資,有效的減低系統服務業者設備投資的支出。但 HSDPA
是一個新的無線接取介面技術,並不能在舊有的 3G-WCDMA 手機上使用,使用
者必須要購買新的手機或終端才能使用此項服務。目前市場上雖仍未出現任何一
款支援 HSDPA 的手機或是數據卡,但日本的 NTT DOCOMO 與美國的 Cingular
已經預定在 2005 年底到 2006 年底之間開始提供 HSDPA 的服務。而如
Qualcomm、EMP(Ericsson Mobile Platform)、Freescale 等幾家手機晶片大廠,現
在也已經陸續生產相關的晶片供應給手機製造商。由於 HSDPA 擁有如此高速的
資料傳輸速率,整體表現也與 WiMAX 不相上下。因此被視為是 3G-WCDMA 家
族中,對抗步步進逼中的 WiMAX 技術的新武器。
Page 10
Source: 資策會 MIC
圖 8、GSM 行動通訊系統的演進及網路架構
Page 11

總結
過去十年,行動通訊系統由類比式系統進步到數位式系統,行動終端由只能
提供語音服務,到現在可以提供影片傳輸、影像電話等多媒體服務。也因此不論
是 WiMAX 還是應用了 HSDPA 的 3G-WCDMA 系統,均是為了能提供使用者更
高速的資料傳輸速率,以期能帶給使用者質優價平的行動寬頻服務使用經驗,可
以預見的是,這兩種技術在可預見的幾年內將會是既競爭又互補的狀況。
圖 9、無線服務與通訊設備演進趨勢
總之不論是哪種寬頻行動通訊技術,對於網路系統設備商來說,發展出一個
開發環境,整合各種不同的無線通訊接取技術,讓服務業者引入時的建置成本較
低;對於行動終端元件開發商來說,提供一解決方案,讓行動終端製造商的製造
成本較低,以開發、生產出更多的行動終端設備,這些均會間接促成這些新技術
服務的普及。依據過去 InterNet 發展的經驗,若使用者能夠很輕易的接觸與擁有
越多的資料傳輸頻寬時,市場上便會有人試圖找出可能填滿這些頻寬的方法與應
用。當頻寬被填滿的時候,便又會誕生新一代更快更穩定的寬頻傳輸技術。也因
此只要行動寬頻服務提供業者能夠以更開放的平台環境來提供服務,以及更為低
廉的費率滿足消費大眾,行動終端製造商能製造出更多樣性的終端,便會吸引使
用者加入使用這種技術的大家庭。當使用這些服務的使用者更多,系統業者也可
以增加更多的營收下,這樣自然而然會塑造出使用者、終端製造商、設備製造商
與服務提供業者多贏的局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