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勝經-葛拉漢與巴菲特的致富金律
目錄
心得報告前言……………………………………………………3
內容精華摘要
壹、前言、財務報表及公司治理篇(一~四)
一、何謂價值投資法…………………………………………4
二、透視資產負債表…………………………………………5
三、損益表與成長潛力………………………………………7
四、經理人的角色……………………………………………9
貳、投資實戰篇(五~七)
五、建立投資組合……………………………………………10
六、選股策略…………………………………………………12
七、股市常勝軍………………………………………………13
三、風險管理篇(八~十)
八、風險管理…………………………………………………15
九、特別情況…………………………………………………16
十、致富的真相………………………………………………17
壹、心得報告前言
早期居住在台灣的人民,可以選擇的投資或理財工具極為單純,不外乎土地與定存,賺取土地升值的利益或穩定的利息收入,國民政府遷來台灣後陸續實施了多項土地改革政策,部份的地主取得了上市公司的股票,這些地主也有一部份成為最早一批上市公司的老闆,開始企業的經營。
民國八十年代,經過了國內李國鼎等多位財經先進的努力,科技產業在台灣歷經七十年代末期的萌芽期,開始進入了收成的階段,半導體產業因工研院引進海外人才加入研發,而使產品初具雛型,而後相繼成立聯華電子及台灣積體電路等晶圓製造廠,而這些資本密集度集高的產業雖然創造極高的產值,卻也衍申了另一波的資金需求,銀行所能提供的資金(間接融資)畢竟有限,所以這些新事業體轉而資本市場籌資(直接融資),所謂經營者印股票換鈔票以及聯電的年薪仟萬清潔工傳奇等台灣特有現象也因此在資本市場上層出不窮了。
筆者要說的是聯電的年薪仟萬清潔工,她的財富源自於股票市值的變化(這邊指的是每股市價的漲跌),也許今天聯電的產能利用率不高,獲利不如預期,帳上現金大量短少,各項長短期投資卻不斷增加,那麼聯電的年薪仟萬清潔工可能因為一些利空消息而縮水變成佰萬年薪清潔工也並不讓人意外,筆者及同學與聯電清潔工最大的不同是什麼?筆者認為是聯電清潔工因為服務於聯電所賺取的勞務報酬是聯電的股票,所以她在一般的情況下無從選擇的只能拿聯電的股票(所謂一般的狀況是假設清潔工的技術門檻極低,不易再轉業至其他類型的產業(傳統產業)取得約當的報酬),她只能選擇將股票售出以換得現金(所犧牲的是股價日後上升及公司獲利配發股息的機會),而筆者與同學們所獲得的勞務報酬則是現金,我們所要做的比起來要更複雜一些,因為我們要決定將現金投資到那一家公司的股票,以及何時將它出售(或永遠不出售)。
但是無論是聯電的清潔工或是筆者與筆者的同學們將現金轉換成股票,要面對的問題有兩個:
1. 我要選擇什麼樣的企業作為投資標的(選股策略)?
2. 我要什麼時候選擇將股票出售(獲利了結亦或停損了結)?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介紹美國華爾街重量極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以及其老師班傑明、葛拉漢在股海縱橫數十年的秘密。尤以葛拉漢為甚,在20世紀初期,美國經歷了空間的經濟繁榮,但緊鄰而至的近10年的大蕭條,我們在金融業常說沒有經歷過不景氣的證券業者或銀行家不算真正的行家,班傑明、葛拉漢以其在大蕭條期的精明投資而聲名大噪,到底他有什麼樣的密技,使一代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死心踏地成位葛氏價值投資法的支持者。
筆者試圖用最淺顯及最單調的數字表示來說明財報應注意事項,另外筆者也願意就這幾年投身銀行界,所做過的徵信報告與後來案件的結果,來驗證價值投資法是否真的有參考的價值,以上是筆者的心得報告前言。
內容精華摘要
一、何謂價值投資法
葛拉漢(本文以下皆稱為葛氏),在其晚年的演講中說到他的投資哲學,主要都與「價值」的概念有關,事實上葛氏一直希望能以清楚、令人信服的態度說明這樣以企業價值為主體的投資理念,也就是獲利力與資產負債表這些基本要素著眼,而不去在乎每季獲利成長的變動,也不去管企業所謂的「主要獲利來源」涵蓋或不涵蓋那些項目。一言以蔽之,葛氏本人根本就不想花力氣預測未來。
(一)、進行投資前的三大基本概念
1.正確的態度
想要有優異的投資績效,首先要抱持一種正確的態度,特別是不能有投機的想法,葛氏與杜德所著之「投資分析」寫道:即使購買(證券)的基本動機純粹只是因為個人的投機、貪婪,但是人們總是會用一些看似冠冕堂皇的邏輯與理由,把這些慾望包裝起來。
葛氏認為真正的正確投資行為應該能提供
u 資本的安全性
u 合理的預期下的適當報酬率
2. 安全邊際
這是一個淺顯易懂的概念,舉例而言就是當一個女孩出門約會時,萬一必須自行搭車回家,所應該額外準備的計程車費。
意外的利空事件很容易對投資標的造成負面的影響,但這種不測風雲卻常常無法倖免,葛氏運用強化三個領域來建立安全邊際:
u 資產評估
u 獲利力評估
u 分散風險
3. 內在價值
所謂價值投資就是尋找價格「等同於內在價值,或小於內在價值」的健全行業,而後長期持有,直到有充份理由把他們賣掉為止
(二)、本章結論與重點
1. 與投機最大的不同是在於投資提供了資本的安全性,及合理預期下的適當報酬率。
2. 千萬不要想和大盤波動對賭;從長期的角度看,證券的價值會決定它的價格。
3. 當比想像中最壞狀況還要糟的情形出現,安全邊際就是設計來增加投資的壓力承受度。
4. 葛氏學派的擁護者、知名投資專家富達麥哲倫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指出,讓一個公司在明天比今天更有價值的決定因素只有兩個-獲利與資產。雖然讓股價反映公司的實際價值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但時日一久,必然能見真章。
二、透視資產負債表
葛氏曾說,華爾街過去並不太重視資產負債表,事實上資產負債表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葛氏與杜德在投資分析書中指出: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能用事實證明的價值,例如資產、企業盈餘、股利股息等。不管再怎麼混雜在人為操控的市場評論、或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扭曲訊息中,有些事實都是顯而易見的。
葛氏又說:過去多年的觀察使我們得知,投資人的主要損失往往是在景氣大好的時候、誤選了體質欠佳的股票。投資人誤把現階段的良好獲利狀況和其「獲利力」畫上等號,同時又把企業榮景當成是安全的同義詞。
(一)、價值的二元測驗
其一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另一則為損益表,評估一家企業潛力可從三要素著手,前兩個與資產負債表也關、後一個則是與損益表有關
u 有價值、優質的資產可以看出企業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在某些有特殊狀況下,甚至是未來股價增值之所在。
u 負債會削弱企業的資產與獲利,但有時也會刺激企業的成長。
u 獲利品質與潛力是股價上漲的原動力。
(二)、資產負債表
1. 又稱為狀況報表,所代表的意函就是企業在其生命史上某一個時點的狀況,是企業財務面的瞬間剪影,其所代表的訊息可以是正面的、負面的或是中性的,其數字所代表企業內在價值的下限-股價在此數字以下,就是絕佳的廉價品。
2. 現金部位(資產負債表主要指標)
若發現企業握有極高額的現金時,通常顯示該公司具有某種投資的意圖。在此狀況下,股票的價值可能超過獲利力所能顯示者,因為該企業很大一部份內在價值反應在現金上而不在損益表上,到頭來股東總是可以享受到這些現金資產的好處-不是配發股票,就是轉投資在企業的營運上。(此處筆者有些不同的看法,企業握有大筆現金必定有其意圖,應注意資金的流向,特別是流入長期股權投資部位,應持續追蹤長投部位的投資標的,往往會有讓人對該股票望之怯步的發現)。
3. 資產部位(資產負債表主要指標)
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其他資產,其中長期投資及固定資產具有未來效益(正面或負面都有可能發生),以上單獨的數據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這些數據不是以比率方式做比較就是除以在外流通股數,以便與股價對照。
4. 負債部位(資產負債表主要指標)
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包含銀行借款、應付款項),長期負債(公司債、銀行長期借款),極其他負債,以上這些數據也與資產部位一樣,大多以比率方式予以比較。
5. 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表主要指標)
分為股本(普通股、特別股)、公積(法定、資本、特別公積)、保留盈餘、長期投資減項(應特別注意,該部份數據顯示企業的不當投資部位減損企業的內在價值)、累計換算調整數等,以上這些數據也與資產部位一樣,大多以比率方式予以比較,除了自有資本率以外,股東權益大部份一般都會當作各項比率的分母。
(三)、資產負債表下的特殊項目
1. 長期股權投資
代表企業將資源投資在其他企業,基本上企業應專注於本業上的投資、上下游的投資,任何跨業的投資潛在風險遠比本業的投資高(隔行如隔山是筆者從事銀行放款審查工做多年始終堅信的原則)
2. 其他資產
包括無形資產在內,通常其他資產項目是企業喜歡藏污納垢的地方,這裡面常常隱藏一些無法收回的壞帳,無效而又無法予以處分的資產,但是無形資產例外,通常這代表了企業的商譽、品牌價值,或以高昂代價取得之技術權利金或特許權等。以上資產個別數字並無意義,一定要多期比較,並按該資產佔總資產的百分比、衡量該筆資產的重要性。
3. 其他負債
其他負債的項目也相當繁多,包含退休金準備,資產重估增值準備(請記住估算資產真正價值時必需減除資產重估增值準備)
(四)、淨流動資產的價值與淨「淨資產」
1. 淨流動資產價值(流動資本)=流動資產(現金+短投+應收帳款+庫存)-流動負債
葛氏理論的基石就是淨流動資產價值,代表企業可以用來支應每天營運或生產循環的資金,故淨流動資產的多寡關係企業面對不景氣或意外發生時支撐企業運轉的強度,但務必與流動負債一起觀察,產生所為流動比(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及速動比(又稱酸性測試,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庫存】/流動負債),流動比與速動比越高,代表企業的資金流動及短期償債能力具,速動比與流動比之間的差異在於庫存,部份企業的庫存金額頗高又無法銷售之海外,僅管流動比表現也許不惡,但是在酸性測試後比例不佳,則代表資金擠壓於庫存,資金調度有潛在壓力。
(五)、資產負債表外的省思
1. 表外項目隱藏的風險
(1) 企業對其他企業的背書與保證,一般而言企業對關係企業會在淨值的某一比例下背書或保證,此屬正常業務,如對非關係企業進行保證,則隱含潛在的風險。
(2) 承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特別是非避險性的操作,以匯率的選擇權為甚,特別是買權。
2. 配發現金股利的醒思
葛氏認為分配股利是對投資人有正面的意義,但是筆者認為要觀察企業的保留盈餘及其獲利狀況,曾經有一家上市公司明明當年度發生虧損,卻硬是要發現金股利,同時金融借款金額也同步升高,產生發生虧損卻借錢發現金股利的不合理現象,事後才發現是大股東因個人舉債過高出現資金缺口,所以利用公司舉債發放現金股利套取現金的怪象,此類股票應不要納入投資標的。
3. 可轉換公司債的陷阱
大股東(特別是董、監或負責人)喜歡在股價高檔的時候出脫持股,獲取現金,但是由於持續賣股會導致持股比例不足的問題,所以該企業在此時發行海外可轉債(折價發行),大股東以個人或紙上公司名義認購,在台灣放空股票,日後利用換股權進行回補賺取價差,此亦屬投資陷阱不可不甚。
三、損益表與成長潛力
(一)、什麼是損益表
Income Statement or 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共有兩大項目:收入與支出,又可區分為營業面及業外收支
1. 營業面:
(1) 以營業收入(或銷貨收入)為主體,扣除銷貨成本就是毛利。
(2) 毛利是最重要的觀察指標,毛利(或毛利率)為企業本業獲利重要指標,當毛利率大幅下降意味以下之可能:本業產業景氣不佳或前景不明,後進者搶蝕市場等因素。
(3) 費用:營業費用包括營運費用、行銷費用、研發費用,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研發費用的多寡及佔總營收的比例,可以觀察企業是否有持續的競爭優勢或是研發出現瓶頸。
2. 業外收支:
(1)、業外收入:以投資收入(認列或處分)、利息收入、處分資產利得等為常見項目,基本上若一家企業當年度獲利是因為處分資產或投資標的而來,那筆者建議應觀察其是否還有長投或有價值可供處份或是曇花一現,代表是否該公司帳面有形資產還有價值
(2)、業外支出:包括利息支出、認列呆帳損失、處分資產損失、投資損失(包括認列及處份),該部份應予觀察的是認列投資損失的部份,企業轉投資的績效如何?未來該投資是否會持續虧損?會不會危及本業都是值得深究的部份
(二)、從損益表看企業成長的潛力
就葛氏的論點如同資產負債表一樣,衡量單一年度的獲利狀況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必須把許多會計年度的資料拿出來比較,觀察一個企業長期的營運狀況及獲利能力,重點部份如前所述是在衡量毛利(邊際利益,代表本業的獲利能力)及業外收支(觀察企業的轉投資)。
葛氏認為一個有價值的企業其獲利應該是獲利源源不絕,基本上有兩個主要條件需同時滿足
1. 最近兩年獲利成長一倍。
2. 過去十年獲利降低不超過兩次,每次不超過5﹪。
以上兩個目標達成,就台股而言其實是蠻困難的一件事,我們下面將就葛氏的內在價值公式說明
1. 內在價值公式 內在價值=E(2r+8.5)*4.4/y
E代表企業每股盈餘、r代表預期成長率、y代表目前AAA公司債的殖利率,8.5是葛氏認為成長率為零的企業本益比
(1) 本益比
為股價與盈餘額關係,本益比=股價/過去四季EPS的總合,當本益比升高得時候顯示投資人認為企業的盈餘會上揚。
2. 趨勢的探索
葛氏提出:投資人不要單從企業某一年度的表現來做判斷,一定要拿長期的平均來加以比較
私人企業和公開上市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私人企業可能在好年頭輕鬆賺上壞年頭2倍的錢,但企業負責人絕對不會動腦筋粉飾資本投資的價值。
這段話的意思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上市公司的股價與其獲利理論上應該息息相關,因此上市公司為維持其股價的穩定採行創意會計窗飾報表,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長期的獲利變化,掌握趨勢就是最好的投資。
四、經理人的角色
葛拉漢與杜德:在法律上,企業完全是股東的財產,也是股東所創造的,經理人只是股東聘用、支領薪水的員工;而董事,不管如何精心挑選,也只是道義上的受託人,他們的法律義務就是全力代表企業所有人執行任務。
巴菲特:所謂理想的企業是什麼呢?「絕佳的城堡,外面有既深又險的護城河,而城裡則有誠實正派的領導人」,巴菲特如是說。
布蘭迪:比較起股東的權益來說,企業經理人更重視他們的津貼(一旦公司被接管,仍能讓他們全身而退)、黃金降落傘條款(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收購與兼併是常有的事。被收購或兼併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如高層主管、高層經營者、首席執行官、最高行政長官等)一般很難在新企業中繼續佔據高層實權地位,其中不少人往往被迫辭職。衆所周知,高層員工是企業的核心和脊梁,高層員工的離去,意味著危機,甚至是打擊。因此,爲對付這種可能的風險,包括日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企業,都制定了被譽之爲"黃金降落傘"的制度。"黃金降落傘"實際是一種特殊的雇傭契約,通常包括一筆爲數可觀的退職金和其他特殊恩惠。憑著這一紙契約,當企業被收購或兼併時,原來的一些企業高層經營管理者便可以安全脫出,另謀高就,不受經濟損失。這種制度保護的人數一般爲一個企業的10-20人,也有個別企業多達200人。)、獎金以及近乎天價的薪水。
(一)顯而易見的,經理人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往往出現層層的矛盾,到底一為CEO夠不夠資格領這樣的薪水,葛氏觀察以下的現象做為判斷的依據
1. 經理人應把自己當成股東的管理人
布蘭迪認為如果一家公司的總裁擁有20﹪、或更多的股份,那麼他和我們所想要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增加股東的價值。僅僅以優渥的薪水任職公司的經理人,不會是與股東同在一條船上的人。
2. 經理人必須拿出證據
(1) 企業成長率:檢示銷售業績與獲利趨勢
(2) 稅前邊際利潤:是否控制成本
(3) 投資資本的獲利狀況:意指最的的股東價位(Shareholder Value),資本投資報酬率=(淨收入+利息開銷)/總資本額,一般企業的資本投資報酬率大約是12-13﹪,如果企業的稅後資本報酬率在12-25﹪就是卓越的表現。
(4) 經理人與股價的關係:
l 好的經營管理產生好的平均價格,而壞的經營管理則產生壞的平均市場價格。
l 對於股東來說,是否能在股票上獲得合理的報酬,和股息、企業獲利、資產的保全與增加一樣重要。經理人的責任就在於執行股東的權益,包括有義務預防-在經理人能力範圍內-股價飆漲至不合理的天價或下挫至極端離譜的低價。
(二)、如何觀察經理人
1. 親身出馬拜訪公司
2. 剖析股東大會
筆者參加過多次股東大會,參加股東大會其實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從經理人是否可以按自由意志回答股東的問題可見端倪,許多經理人回答問題時都不時回頭觀望老闆的眼神,深怕答錯問題,這類型的公司通常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三)、股東的權力
價值投資人認為股東是企業的所有人,有時他們會發現自己與企業的經理人處於對立的狀態,葛氏主張股東行使自己的權利,而股東一般沒有太多的意見係因為
1. 企業經理人比股東還瞭解公司
2. 企業經理人沒有責人、也沒有興趣關心股價的表現
3. 股東如果對經理人不滿意,大可賣掉股票一走了之
第二種情形是價值投資人應決對避免的股票,試問當一個企業經理人不關心自己企業的股價表現,又如何有企圖心替股東賺取超額的利潤、追求股東價值的極大化呢?
保衛自己股東權力,畢竟,你才是公司的所有人。
五、建立投資組合
華特.迪士尼公司企業信條:我們志不在模仿大師的作為,而在探求大師的思想
這是一段很有趣的文字,主要源自於葛氏對投資人行為分類的看法,葛氏把投資人分為「創業型投資人」及「防禦型投資人」
創業型投資人:可以主動監督、管理自己的帳戶。
防禦型投資人:不怎麼需要打理,極為安全的投資帳戶
葛氏認為大部份的投資人都屬於防禦型投資人,因為大部份的人都看不太懂財務報表且也無暇去管理期投資帳戶,所以這類型投資人必需靠所謂投資組合的建構予以規避可能的潛在風險
(一) 分散風險
1. 分散風險是葛氏建造「安全邊際」的三大基石之一。他把分散比喻為賭輪盤的算術。如果猜對正確數字的獎金很低,賭的人押越多數字就可能輸越多的錢;但如果猜對的獎金很高,押注的數字越多,當然獎金就越高。
2. 有辦法每一次都選中贏家的投資人,是不需要分散風險的,但大多數的投資人並沒有這樣攻無不克的本事,大那麼分散就可以帶來以下的好處:
(1) 從總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說,分散可以攤平市場下跌的損失
(2) 當需要現金的時候,分散可以提供必要的緩衝劑:非得賣股票求現的時候,分散可以給投資人較多的選擇。
(3) 當利率走勢出現變化或有其他影響股價因素出現的時候,分散可以對投資組合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
(4) 分散可以提高買進林區所謂「十壘打」股票的機會,也就是表現突出而有效提高整體投資組合報酬率的股票
3. 第一分散法則
葛氏的基本原則是,投資人應該至少把25﹪的資金放在現金或債券上,另外25﹪的資金放在股票上;其餘50﹪則可以視當時股市及債市的狀況,適當分配投資股票與債券的比例。
以一個天枰為例,所有的投資組合就是砝碼,在天枰的左方,1/4代表投資股票的砝碼,在天枰的右方,應該有1/4代表可以帶來固定收益的債券或定存等投資,另外2/4應該視市場狀況決定向左或向右投資,當不知道正確市場狀況時,選擇投資股票,主要原因有二:
(1) 當通貨膨脹急遽上揚時,股票可以有最好的保值作用。
(2) 股票在歷史上的投資報酬率,本來就優於其他任何型式的投資工具。
4. 第二分散法則
適當但是不過份的分散,葛氏曾說操作的主要策略是一視同仁的購買「價格低於淨流動資產」的普通股,稍後,特別是當股價獲利率達每年20﹪或更高時,再行賣出。在某些時候,投資組合中通常有超過100檔以上類似的超值股票,而過去35年來、其中90﹪為這個投資組合賺取了另人滿意的利潤。
5. 跨出有形國界-投資國際級的股票
(1) 出門在外務必看緊荷包
海外投資有一定的潛在風險,包括政治、匯率及通貨膨脹風險
(2) 「遠遊」的最好方法
u 封閉型基金
u 以ADR(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ADR)方式,投資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
u 國外業務佔有相當比例的企業
六、選股策略
如果你正考慮買股票,請記住你是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而不是去挑香水
葛氏 1952年對Mademoiselle雜誌讀者之建議
葛氏建議投資人在選股時應該注意
(一)把焦點放在投資目標上
(二)使用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獲知內在價值的大致範圍
(三)尋求邊際安全
(四)評估定性的因素
(一) 建立安全邊際
1. 選擇購買價格在內在價值一定範圍內的股票,一旦投資人對股東的未來價值有概念,他就會尋找一些可以在判斷錯誤時充作緩衝器的要素。而實質多餘的價值則可以建立一個讓人放心的安全邊際。
2. 在整體大盤仍處於低檔,而且仍有許多超值股票時進場。.
3. 尋找暫時受措的公司(筆者稱為另類災難投資法)。
4. 在大盤並非在低檔時,尋找被人忽略的股票
在上述任一狀況下,就如同分析師所估計的,安全邊際就等於企業最低內在價值與股價間的差距。
(二) 被低估股票的十個特質
1. 該公司獲利/股價比(本益比的倒數)是一般AAA級公司債殖利率的兩倍。
2. 這家公司目前的本益比應該是過去五年最高本益比的4/10。
3. 這家公司的股利殖利率應該是AAA級公司債的2/3。未發放股利或是沒有盈餘的公司則自動被這個標準刪除。
4. 這家公司的股價應該等於每股有形帳面資產價值的2/3。
5. 這家公司的股價應該等於淨流動資產或是淨速動清算價值的2/3。
6. 這家公司的總負債低於有形資產價值。
7. 這家公司的流動比應該在2以上。
8. 這家公司的總負債不超過淨速動資產清算價值。
9. 這家公司的獲利在過去十年增加一倍。
10. 這家公司的獲利在過去十年當中的其中兩年減少不超過5﹪。
(三) 保有穩定性與靈活性
當兩家企業基本面相當接近,應選擇規模較大,會隨季節改變反應變動的公司,然而這類型企業雖在空頭市場上有較好的保值效果;卻也在多頭市場上成為股價上升的阻力。
(四) 檢視企業經理人
投資人最在意企業經理人以下兩件事
1. 為他們經營一家會賺錢的公司
2. 善用這些利潤以增加股東權益、公司的淨值或兩者兼得。
(五) 防禦型投資人
此類型投資人選股應考慮以下六要素
1. 適當的企業資本額
2. 堅實的財務狀況
3. 過去十年沒有出現營業赤字
4. 過去十年盈餘成長至少33.3﹪
5. 股價不超過淨資產價值1.5倍
6. 股價不超過過去三年平均每股盈餘15倍
(六) 微調投資組合
1. 建立一個大約30支股票、合乎條件的投資組合。
2. 設定每檔股票在未來兩年內,必需達成在成本價50﹪以上的獲利目標。
3. 所有沒有在兩年內達成獲利50﹪目標的個股,應該在滿兩年後以市價賣出
再選股納入時應選擇符合以下條件之股票
1. 一個吸引人的本益比
2. 一個吸引人的股利殖利率
3. 股價應該在每股帳面值以下
4. 股價應該遠低於先前的高點
5. 相對於過去獲利狀況的誘人股價
葛氏指出:不管使用任何簡單的方法(本益比與帳面價值的變動組合),投資人應該都可以有比紐約證交所的隨意投資組合高出至少5-10﹪的報酬率。
(七) 買股票只是一個開始
1. 買進股票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所有權卻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身為」及「成為」股東同樣自然有期應參與的判斷力與責任心。
2. 投資人很少在好價位買進好股票上失誤或是犯大錯;卻往往因不同原因所趨使,而買進劣質股。事實上他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在多頭市場的高點買進績優股。
七、股市常勝軍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買東西通常能夠達到「物美價廉」的標準;但在股票與債券市場,大部份的人卻往往成為冤大頭。
『當心市場先生』作者詹姆士.甘瑞特
葛氏認為投資人最大的興趣在於用合理的價錢買進、並持有適當的股票。就實際角度來說,市場的變動是很重要的,因為市場變動會帶給投資人一個應該明智買進的較低價格水準,或是應該暫停買進、甚至應該伺機賣出的較高價位水準。
但要正確預測短期市場走勢卻是不可能的行為
某方面來說,市場的現況和未來是一樣令人費解的。二者都一樣難以被分析師預測或控制,但想要投資成功,絕大部分都必須仰賴這兩項條件
(一) 尊重市場的力量
任何投資者都堅信兩個假設
1. 市場經常背離真正的價值
2. 市場本身有回檔(correction)
(二)市場分析
投資人需不斷對市場分析追根究底,其方法如下
1. 回顧法:不斷回去檢視過去市場的走勢圖。
2. 前瞻法:預測利率的變化狀況、產業景氣循環、經濟與政治情勢等會影響企業獲利與投資人態度的因素。
(三)時機與價格
葛氏認為善用市場的波動有兩個方法
1. 掌握進出場時機(Timing)
2. 選對價格(Pricing)
由於掌握進出場時機較為困難,所以葛氏建議投資人採取價格法-在知道股價已經大幅下跌或已經被低估時決定買進,而在多頭走勢將股價推升至內在價值之外時,選擇賣出
(三) 相信多頭市場
大部份的多頭市場都有以下特徵
1. 股價水準創歷史新高
2. 本益比走高
3. 股利殖利率相對於債券殖利率為低
4. 投資人開始融資買進他們所認為富吸引力的高價位股票,融資操作(Margin buying)大幅增加。
5. 新股發行蜂擁而至,特別市許多首次公開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體質有問題的新股發行)。
(四) 暫停在雲宵飛車頂端
當大盤在高點的時候,價值投資人只有一個策略,那便是耐心等待,葛氏認為投資人可以做以下兩種選擇
1. 賣掉整個投資組合的股票獲利了結
2. 繼續持有那些你認為有長期投資潛力的股票
(五)與空頭市場為伍
市場永遠有多頭與空頭的時候,如何對抗多頭,葛氏的看法如下
1. 注意大盤底部的廉價品
在證交所的股票大約有30﹪的交易價格低於企業的淨流動資本,有些甚至低於現金資產的價值,換句話說如果投資人買下這公司的所有股票,然後賣掉這公司的所有資產,轉眼間就可以坐收大筆豐厚的利潤。(當然要有足夠的財力!錢滾錢永遠最快致富)
2. 注意底部的訊號
市場底部或是接近底部,要比市場高點或是接近高點更容易判定。這些證據的來源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本益比、股利殖利率以及其他定量的數據上
3. 買進時機
對於價值投資法投資人而言,最有利可圖的時機就是市場下跌的時候。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常常會冬眠幾個月。相要參與並掌握這些蓄勢待發的機會,唯一的機會就是找出股票,葛氏說買進一個被忽略、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一直到獲利為止,通常是一個漫長、考驗耐心的過程
八、風險管理
人們經常被事實擊倒,但大多數人總能若無其事地很快從措折中站起來。
Winston Churchill
市場效率學說普遍為大眾所接受,該學派認為股票是由市場交易的過程形成的,因此投資人彼此之間很少能佔到其他人的便宜,因此該學說促成了期貨市場與選擇權市場的發展以及投資組合保險與指數套利的風潮,從事這些動作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規避投資的風險。
(一)貝它因素ß
投資分析師經常以波動性(volatility)即ß,作為衡量(相對於個股)風險的標準,所謂ß就是該股票的波動相對於大盤整體的協方差(covariance),這些專家認為如果投資人可以了解並懂得衡量ß值,就可以減少投資風險(後來實證研究證明此非規避風險的要素)。
(二)亂流並不會使飛行更危險
公司的內在價值並不會像股價一樣每天、每小時隨市場起伏上下變動;市場上的股價變化,只是給了價值投資人一個在特定的時點以特定的價格買賣的機會。
(三)極端便宜的股票
不要去管那些媒體所報導瀕臨崩潰的股票是不是已經被放棄,就任何市場效率學說的標準來說,這些股票都是意外之財。風險、對於價值投資人來說,是企業內在價值的負面變動,所以應該把焦點放在公司上而不是股價的變動上。
(四)保守型價值投資者應奉行的原則
1. 避免涉獵自己不了解的產品、投資方式、或投資工具
2. 放棄高風險的債券與股票
3. 避免過度使用融資操作
4. 遠離垃圾債券
結論:風險管理是建立在價值投資的概念上,遵守以下三要件
1. 避免投機
2. 安全邊際
3. 分散投資
九、特別的情況
創新是金融市場的生命力,遵循正統除了懷舊以外沒有別的用處
詹姆士.甘瑞特
基本上葛氏並未參與到21世紀的金融市場,現在的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所表露的價值已非企業的價值,在直接金融當道的21世紀,筆者要提出幾種現代金融市場工具提出說明,對價值投資者而言,一旦這些工具被刻意的使用將會對企業內在價值被扭曲。
(一)應收帳款的窗飾
應收帳款承購業務原本存在的意義是指企業基於對應收帳款的收款無法掌握而將帳款售予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前換現金回企業本身,但是某些企業試圖掩飾應收帳款的帳齡及金額卻透過金融機構暫時收購應收帳款,俟會計師財簽後企業再將帳款自金融機構買回。此風險可以比較企業每月財報即可發現端倪。
(二)CB
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故名思意就是購買公司債可以在某一特定價格轉換成為股票,當市場價格上揚時,可轉換公司債的價格通常會追隨普通股的走勢;但因為債券或特別股的息票利率(coupon rate)比普通股的殖利率高,在市場下跌的時候可轉換的跌幅也較低。
近年來國內發行ECB(EURO Convertible Bond 意指在美國以外地區募集美元資金的可轉換公司債 )透過金融機構拆券的手法,大股東取得認股權證,藉以在出售持股後以較低之價格再取回持股,亦是投資人不可不防之陷。
(三)特別股
在某一種程度上有一定投資報酬率或優於普通股配發股息,又分為累積非累積,參加非參加等多種特別股。
(四)認股權證
Warrants 通常與債券或特別股一起發行。持有人可以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以一個特定的價格購買特定數量的股票。投資人一方面可以握有固定收益的投資標的,一方面還可以享有股價上漲的投資潛力。
認股權證通常也是問題企業重整或是較不搶手的新股發行的時候常用的手法,但評估認股權證時需有下列幾個因素配合
u 較低的價格
u 較長的存續期間
u 認購價格接近市場價格
(五)套利
意圖以低的價格買近證券,再以較高價格在短時間內轉手賣出
「套利的概念及執行都很簡單,但是機會卻少之又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如是說,因為套利必須是完全無風險下進行。
(六)首次公開上市
u 檢視承銷商的承銷費
u 了解公司未來將如何運用這筆新籌措的資金
u 了解這個新股上市案怎麼買下原股東的持份
十、致富的真相
價值投資法是標準的經濟學。邏輯化、不帶情緒、合理地思考現在做的事
安德魯.魏斯
(一)向優等生學習
如何證明價值投資法有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就是採用價值投資法而有過人績效的基金經理人及分析師的人數
(二)價值投資法的精華
葛氏:真正的投資人應該要能在投機大眾過度樂觀或過度憂慮的重複行為中,找出投資機會
(三)越簡單越好
葛氏結論:我相信只要使用一些技巧或幾個簡單的原則,就可以投資成功。重點是要有正確的投資通則,並且奉行不渝。
(四)投資三大礎石
u 投資方式
要用投資者的態度,而非投機者的態度
真正的股票投資人
在股價適當價值支撐時進場
在市場已經有相當程度漲幅、投機氣氛濃厚時減碼手中持股
u 建立安全邊際
u 內在價值
(五) 檢查重點
u 瞭解買價
u 繼續尋找特價品(災難投資)
u 運用內在價值公式確定股票價值
u 口袋型計算機就已足夠
葛氏名言:當需要動用全微積分或高等幾何時,應該把它視為一個警訊;這表示操作的人正冀圖以理論來代替經驗,也通常替投機披上一層投資的假飾外衣。
u 放鬆
u 對企業的數字不要太認真
(六)葛氏看風險分散
u 品質就是保證
良好的企業盈餘能力、堅實的股利配發歷史;較低的負債與合理的本益比才是上上之選。
u 仰賴利息
一個長期(比方有二十年之久)配息歷史,顯示企業有能力而且風險也是較低的。
u 大聲反應
股東有自己應有的權利,千萬不要讓權利睡著了。
u 耐心終有代價
u 特立獨行
不要盲目跟隨群眾,要戰勝華爾街必須要有正確思考與特立獨行的想法,保持一個開放的心靈,不斷的尋找安全,提高獲利率的方式。